返回首页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今天是: 谢谢惠顾!
企业动态 社会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>>企业资讯
你肯定没参加过这样的宴会!
来源:伊龙大酒店  发布:小鱼儿  发布时间:2016/7/28 16:39:59  访问次数:1020 
  中考、高考成绩相继公布,录取通知书也陆续收到了,一场场规模不同的“谢师宴”、“恭贺宴”、“告别宴”也悄然进行着。那么古人的“毕业宴会”是什么样的呢? 

一、乡饮酒礼
 

 
  举人通过州府举行的解试,即乡试,由州府长吏为其举办“乡饮酒礼”。乡饮酒礼来自周代乡学的宴饮礼节,本为显示尊老、养老,与科举无涉。但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后,地方州郡在举送人才时也会举行乡饮酒礼,以表示对人才的礼宾,这一举动将乡饮酒礼的含义由“敬老”拓展到了“尊贤”。隋唐时期,科举制成为中央选官的重要途径之一,普通读书人经解试、省试两级考试后,获得授官资格。在这两级考试之间,各地官员会为通过解试、即将赴京参加省试的学子举行盛大的乡饮酒礼,一来庆贺他们通过第一级考试,二来也祝愿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级考试中有优异表现,为家乡争光。

二、科举四宴之鹿鸣宴

  鹿鸣宴源于乡饮酒礼,是文科乡试放榜后,地方官祝贺考中贡生或举人的"乡饮酒"宴会。起于唐代,于乡试放榜次日,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。鹿鸣宴得名于明朝皇帝宴请科举学子以"鹿"为主脯的宫廷御膳,用来表示皇恩浩荡和对人才的器重。鹿一直来被崇为仙兽,意象为难得之才;皇帝贵为天子,"鸣"意为天赐,故皇帝为东,才子为客的这一御膳被名为"鹿鸣宴",意指天子觅才、重才之宴。又一说为,鹿与"禄"谐音,古人常以鹿来象征"禄"的含义,以此为升官发财的盼望,而新科入举乃是入"禄"之始。饮宴之中必须先奏响诗经《鹿鸣》之曲,随后朗读《鹿鸣》之歌以活跃气氛。

三、科举四宴之鹰扬宴

  "鹰扬宴"是武科考乡试放榜后而设的宴会。清制,武乡试放榜后,考官和考中武举者要共同参宴庆贺,其宴就叫"鹰扬宴"。清吴荣光《吾学录·贡举》载:"武乡试揭晓翼日,燕(宴)监射主考执事各官及武举于顺天府,曰鹰扬燕(宴),仪与鹿鸣燕(宴)同。"
  所谓"鹰扬",乃是威武如鹰之飞扬之意,取自《诗经》"维师尚父,时维鹰扬"之句。鹰扬既是对新科武举人的勉励,又是考官们的自诩。

四、科举四宴之琼林宴
 
  "琼林宴"是为殿试后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,始于宋代。宋太祖规定,在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,并赐宴庆贺。赐宴都是在著名的"琼林苑"举行,"琼林苑"是设在宋京汴京(今开封)城西的皇家花园。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年)以前,在琼林苑宴请新及第的进士,故该宴有"琼林宴"之称。《宋史·乐志四》又载:"政和二年,赐贡士闻喜于辟雍,仍用雅乐,罢琼林苑宴。"所以政和二年以后,又改称"闻喜宴"。元、明、清三代,又称"恩荣宴"。虽名称不同,其仪式内容大致不变,仍可统称"琼林宴"。据载,辽也曾设宴招待新科进士,地点在内果园或礼部,但也沿袭宋人,称之为"琼林宴"。

五、科举四宴之会武宴

  "会武宴"是武科考殿试放榜后举行的宴会。古代科举,自隋朝开始,武科殿试放榜后都要在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宴会,以示庆贺,名曰"会武宴"。这在清吴荣光的《吾学录·贡举》中也有记载:"《通礼》武殿试传胪后,燕(宴)有事各官暨诸进士于兵部,曰会武燕(宴)。"清梁章钜《浪迹丛谈·武生武举》也云:"文称鹿鸣宴,武称鹰扬宴,人皆知之;文进士称恩荣宴,而武进士称会武宴,则罕有知者。
  武科殿试不同于武科乡试,故会武宴的规模比鹰扬宴要气派得多,排场浩大,群英聚会,盛况空前。

六、宴会费用谁买单?
 
 现代同学聚会流行AA制,古代也是这样。及第学子聚会,很多情况下都是每人出份子,甚至连酒具都是自带。与AA制稍有区别的是,有时份子钱并不是平均分摊,比如状元等排名靠前的学子,份子钱可能要多出一些。
 唐代著名的闻喜宴,是新科进士参加的第一个上规模的聚会,又叫“敕下宴”。在礼部发榜后,敕令发下来当天举行,地点选在长安城内皇家园林内的曲江池。闻喜宴最初便是及第学子凑钱喝酒。虽然是学子自己凑份子聚会,朝廷也会有所表示,如在晚唐时期,皇家会赏赐宫廷美食,“赐进士红绫饼各一枚”。

关注伊龙集团宴宴有惊喜!!!

 编辑:伊妹

 

 

  《好客伊龙》宣传片载味而来,畅游古窑食在伊龙,“吃·住·游·学·购·玩”全新体验品味升级,享受加倍!
 
 

上一篇:14个细节我们无微不至!
下一篇:伊龙故事 | 辉煌十年 我要你好看!
返回首页 | 关于伊龙 | 联系我们 | 最新活动 | 后台管理
总机:400-166-1728 0798-8333333 传真:0798-8387777 地址:江西省景德镇市瓷都大道908号
版权所有:景德镇伊龙大酒店 Copyright@www.伊龙.com Lnc.All Right Reserved.
备案号:赣ICP备12000644号-1 技术支持:古窑网络部